六、跨国集团和海外市场 1. 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韩德胜辞职。
近来韩德胜和董事会在公司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处理通用欧洲品牌欧宝和美国第二大汽车经销商PAG收购土星品牌等方面分歧严重。现年51岁的韩德胜今年3月出任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他的前任里克·瓦格纳当时在政府等方面的要求下辞职。在通用重组之后,韩德胜所制定的削减成本以及精简品牌战略取得成功,但他在处理通用有关资产,特别是土星、悍马、欧宝等品牌时遇到一系列问题,与董事会发生严重分歧。在通用宣布韩德胜辞职的消息后,美国政府官员立即表示政府未介入通用的这一决定。。
分析:前后两任通用领导人的辞职体现通用的战略调整难度较大,我认为个人的职业经理人的思路不适合通用的长久发展。欧宝不卖应该是有利于通用竞争力提升的,而悍马等仍待观察。
2. PSA将成三菱最大股东建全球第6大汽车联盟。
日本三菱汽车和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正在商讨两家资本联合的事宜:PSA将得到日本三菱汽车30%-50%的股份。PSA的目标是收购三菱50%的股权并最总获得三菱的管理控制权。•这一资本结盟计划将创立全球第六大汽车联盟,其2008年汽车销量已达445万辆,据悉,今年早些时候,两家汽车制造商同意合作开发并销售电动车。与此同时,福特汽车的销量为540万辆,现代汽车的销量为420万辆。
分析:PSA与三菱的合作能否成为类似雷诺日产的合作制的关注。为何都是欧系企业并购日本企业,而非日系企业对外并购,发展模式的差异巨大。
3.法国雷诺集团参与救助俄伏尔加汽车公司。
法汽车巨头雷诺集团与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公司27日签订一项协议,雷诺集团将以价值2.4亿欧元的技术、设备等实物形式参与后者的救助计划,而俄罗斯政府也承诺将大幅增加对伏尔加汽车公司的资金支持。救助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让伏尔加汽车公司在陶里亚蒂的工厂年产能达到90万辆,并确保拉达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在救助计划协议上签字的包括雷诺集团、伏尔加汽车公司及其另外两个大股东,正在法国访问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和法国总理菲永也出席了签字仪式。
分析:救助俄罗斯低效的国有企业可能会严重拖累雷诺,但已经上贼船,很难下来。
4.大众董事会宣布新人事变动。
大众集团近日宣布了以下人事变动:克里斯蒂安·科林格勒尔和瑞普特·施泰德将加入集团董事会,现任集团销售和营销执行副总裁魏铁希(Detlef Wittig)将掌管集团的国际投资项目。另外,诺依曼博士(Horst Neumann)继续留任负责人力资源和组织事务的董事。。
5.11月份车市:欧洲“抢眼” 中国“耀眼”。
10月份,欧洲24个国家近90%汽车销量均处于下滑之中,但11月这些国家却获得惊人的增长。其中,意大利11月新车注册上升了31.25%,法国新车销售上升48.4%,西班牙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3%。同时,受益于政府的补贴和税收优惠,11月份日本汽车销量为29.3万辆,同比上涨了36%。与其他汽车市场相比,美国车市仍未走出低谷,但得益于各家汽车公司销量攀升,美国11月份汽车销量也出现小幅上涨,达到74.6万辆。
中国依然是全球车市的最大亮点。各家汽车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多家企业11月份仍然获得同比100%以上增长。。
分析:11月是08年危机的谷底期,而09年11月的波峰期导致峰古之差。
6. 日本车市混合动力车越卖越火。 虽然日本汽车市场依旧低迷,但混合动力车借着政府环保车优惠政策的东风,最近几个月越卖越火,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在日本,混合动力车销量已经接近包括微型车在内的全部新车销量的10%。2009年4月,本田Insight以其价格优势,首次代表混合动力车登上日本新车销量(不含微型车)排行榜榜首,而丰田公司推出价格大幅下降、能与Insight抗衡且性能更具优势的新版普锐斯后,日本车市混合动力车的销量迅速扩大。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混合动力车销量在日本整体车市中所占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约2.7%直升7个百分点,达到9.7%。而本财年上半年度(4月至9月),混合动力车的平均市场份额达到8.9%。
分析:混合动力车一旦突破价格瓶颈,其改变现有需求结构的潜力较大,国内企业也要真正考虑应对之策。
7. 丰田将重启中美汽车工厂建设项目。
丰田的最新计划是,两家工厂均将于2010财年(截至2011年3月)内投产,年生产能力合计为20万辆。
丰田在美国的项目是指已于2007年4月开工的位于密西西比州的工厂,这也是丰田在北美的第八家工厂,该厂预定将生产混合动力车普锐斯。而丰田决定恢复的中国项目是于08年10月动工兴建,后因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一度被搁置的长春新工厂建设计划,该工厂由丰田与一汽集团合资建造,完成后年产能为10万辆。预计新工厂最快于2010年开始投入生产。。
分析:为了不错失中国市场良机,同时改善在美国的业绩,丰田经营层决定作出战略调整,重启在中国和美国的汽车工厂建设项目。
8.低成本汽车在欧洲越来越受到青睐。
对欧洲六国(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低成本汽车在欧洲越来越受到青睐,30%的欧洲人和20%的法国人考虑在2010年购买低成本的汽车。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受访的53%的欧洲人和49%的法国人认为一辆新车的更合理的价格应在8千至1万欧元左右。为减少费用开支,56%的欧洲人和大部分法国人准备放弃汽车标准配置或GPS导航设备。
研究报告还显示,低成本汽车拥有良好的形象,虽然少了些高雅和舒适,但对80%的欧洲人和40%的法国人来说,一辆低成本的汽车应兼有“安全性、可靠性及保护环境”。在中国或印度生产的汽车未来抵达欧洲市场不会出现被大量拒绝,57%的欧洲人和41%的法国人表示准备购买一辆,但这些汽车必须满足最起码的安全标准。。
分析:中国轿车车价大约为1-2年收入,而欧洲人希望是0.3年收入。相对于中国的车价收入比,欧洲的实惠性更为突出。中国市场未来的可塑性更大。
9.2011年起全球汽车市场将再显增长。
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长期报告显示,全球汽车工业今年陷入谷底,明年有望谨慎攀升,2013年前将保持扩张式增长。丰田公司将保持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商地位,通用、雷诺-日产和大众等公司将紧随其后。今年全球汽车总产量约5560万辆,实际产能约8540万辆,产能过剩约2980万辆。在谷底时,大部分工厂维持了65%的产能。预计2013年全球汽车总产量将达7870万辆,届时实际产能将达9610万辆,过剩产能降至1740万辆,大部分工厂的产能将维持在82%左右。。
分析:在较充分竞争的世界市场的产能利用率远低于中国,而中国的无效产能也要更快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