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色内饰车型中,双门内侧设计延续了“上深下浅”的环舱色调,较为宽大的扶手以及肘部外侧贴合区域设计,对于乘坐舒适性考量较为周到。i30在中控前台用料中仍旧采用了大量塑料材质,不过,细腻的压花处理,以及弹性手感,仍为其增添了良好质感印象。
但是,驾驶舱内存在的刺鼻“塑料异味”,仍旧体现出,国产i30在环保材质的使用上仍有提升空间,而北京现代对此所作的“试装车个别现象”解释究竟是否属实?在随后的量产实车中,此现象是否能够得到全然改善?待其正式上市后,我们将为您进一步求证。
拼装工艺保持“韩系”良好水准:而在内装工艺上,i30则保持了韩系车型惯有的良好水准。
三、 空间:腿部、储物表现佳,头部空间存遗憾
i30车身三围尺寸4245*1775*1485mm,轴距2650mm
1、驾乘空间:腿部、横向空间充裕
得益于2650mm的“A+”级轴距基础,i30在前、后排的腿部空间表现上均可圈可点。笔者身高1.7m中等身材,于驾驶席中能够轻松获取腿部充裕空间,而维持前排座椅舒适驾乘位置,坐于后排,腿部仍有两拳余量,活动空间富足。此外,在横向空间表现上,i30也并未令人失望,试驾过程中,尝试中等身材三人坐于后排,并未出现“摩肩接踵”的不适景象,除却中间乘客因地板凸起带来的踩踏不便外,在横向肩部表现上仍旧较为理想。
受座椅调节影响,头部空间存遗憾
而在头部空间表现上,i30的后排体验相对良好,砍背角度适中的尾部设计,配合高度合理的后排座椅,为乘客预留了较为充足的头部空间。相较而言,理应在此方面表现更佳的前排体验,却因受到座椅调节的局限性而存有不足。
i30驾驶位座椅为8方向设置,不过,在针对椅垫的“高、低”调节中,较小的变化幅度,使其在降到最低点处仍旧显得驾姿颇高。1.7m身高驾驶者的头部余量已显局促,而同行1.8m的男子坐于其中时,头部已近触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