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车市场已经裂变为四个区隔市场。
第一个区隔市场:起步指导价在12万以上的品牌车型。品牌车型代表:卡罗拉、速腾。
这个区隔市场的主导顾客是精英意识非常强烈的中产阶层人群。 对品牌的社会性地位的尊崇,是他们汽车消费不可动摇的核心利益。
第二个区隔市场:起步指导价在8-12万之间的品牌车型。品牌车型代表:朗逸、悦动。
这个区隔市场的主导顾客的轿车消费标准是精英与中庸、理想与现实相互杂糅的产物。他们的核心利益追求是:首先追求社会性利、心理与情趣利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关注产品性能价值的比较。
第三个价格区隔市场:起步价在6-8万之间的品牌车型。品牌车型代表:新爱丽舍、福美来。
这个区隔市场的主导顾客是75-85年出生的新商务派和新想乐派。他们的核心利益追求是:让他们心怡的生活价值个性,会被他们视为最宝贵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对心理利益价值和产品性能价值给予同样的关注。
第四个价格区隔市场:起步价在6万以下之间的品牌车型。品牌车型代表:奇瑞A5、比亚迪F3。
这个区隔市场的主导顾客是家用-工具车的用途人群。他们的核心利益追求是:在保证心理利益的价值底线的前提下,将利益追求的焦点放在产品性价比上。
看过前面几篇文章的朋友也许会留意到,我们平安信德对小型车和中级车市场的研究也得出了结构性裂变的结论。这三个市场的研究结论足以表明,中国轿车市场正在整体上经历一种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那么,我们必须要问: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汽车企业怎样才能在这种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成功?
轿车消费需求的嬗变,导致轿车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
导致轿车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公众的轿车消费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要想搞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搞清公众的轿车消费的需求结构。
在《第三汽车消费时代的成功之路》的第三个系列丛文里,对轿车消费的需求结构进行了下述阐示——顾客的需求是市场的灵魂。但是长期以来,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消费经济学和现代需求理论对于顾客的需求,只有“需求是由需求结构、需求水平和需求时间构成的;这样一个笼统的描述,始终没有提供出全面而准确的需求分析模型。在这样的形势下所做出的需求研究,数据和结果可能是真实的,但绝不会是全面的。
片面的真实就是披着真实外衣的虚假。
从1994年开始从事顾客价值优势替代理论的研究以来,我和研究室同仁一直将顾客需求形态分析模型的研究,视为所有研究工作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经过多年深入的理论推导和市场实证,建立了顾客需求形态分析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从需求结构、需求水平、需求时间、需求强度等四个层面,对顾客群体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需求形态分析。它不仅可以洞察顾客的需求构成;还可以洞察需求项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可以在众多需求项之中准确地界定出显要需求。从而,为顾客价值优势创造提供一个全面并且准确的GPS导航系统。
鉴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只能对需求结构分析模型进行简要描述。轿车消费的需求结构主要分为六个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