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赚吆喝,不赚钱(有车 有价)
虽然09年车市大卖,但是并不是所有车都卖的那么火,你只见其光鲜亮丽的表面,而未见偶尔出现的凄凉面容。只要有受宠的,就有被冷落的,这是经过历史洗礼的定论。

“生意”不多,自然要想办法让自己多出镜,多引人注意,这不光在娱乐圈管用,在车市同样在理,想要抢镜,自然要付出代价,而消费者买车最关心的自然是价格,卖家自然也就要在这一个“价”字上作文章。人家那边愁没车,我们这厢却愁车太多,于是什么“跳楼价”、“亏本价”之类狗血戏码就开始上演。有些消费者会因为万元左右的差价而选择它,毕竟有钱的家庭还是不多的;但也有些消费者,你越是让他买,他偏不买,你越是告诉他,没有了,买别的吧,他反而一定要买。
第四:此消彼长,水涨船高(无车 无价)
师长们常教导我们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总是也少不了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他们觉得,那种事儿怎么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不会那么背的,熟不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刚上面提到了那些被冷落的,那么,这里自然要说一下那些“受宠”的了。都说车市行情好,都说自己卖断了货,都说提不到车,消费者受惊之余就是疯狂的“买进”,就好像SARS的时候,人们疯狂买醋一样,觉得有了它,自己就不会被SARS了。这也可以归根于中国人民“跟风”的习性,大家都买的想必就是好了,大家都说不好的,就算不好了,还有那么多同病相怜的人和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从而导致,不光没车,没优惠,更是出现了“加价”风潮,其实最后苦的还是消费者自己,经销商只管使劲收钱就OK了。
现在什么都讲求个“和谐”,但如果真想要哪儿哪儿都“和谐”的话,还真少不了“矛盾”这一员大将。我们常说:事出有因,社会大背景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生活以及态度,这就好像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老百姓战战兢兢的说话、做事,而现在,我们事事都讲求民主,讲求自由是一样的。
车市的风吹草动,都是消费者购车的指向标,有车也好,有价也罢,都是社会“矛盾”的产物。但是天言还是要老生常谈,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心态,始终要明白自己需要的什么,看重的是什么,而不要盲目“跟风”,看看这个也好,听听那个也觉得不错,车型是如此,配置亦是如此,如果是可多可少的东西,索性就不要配了,不要到最后花那么多钱买的,其实只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