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车市疯野,今年头两个月的车市更疯野。于是,黄世仁不再做逼债索命的地主恶霸,杨百劳也不再做逃债跑路的穷苦贫农,而是不约而同地一头扎进了车市。
这是前两天在一个白日梦里见到的。
去年12月,在疯野的车市,黄世仁和杨白劳迎头撞上,黄不狂暴,杨也不慌张,而是竟自相对一揖,道声:“恭喜发财!”然后匆匆走开。
今年1月,在更疯野的车市,黄杨又一次不期而遇。没有谁打算为了情面缓下追逐生意的脚步,于是佯装不知,电光石火般地错身而过。
2月,在更更疯野的车市,二人怀里手里满了钞票支票以及汇票,埋头数点着,撞了个满怀。抬头见是对方,一迭连声地温良谦让:“不碍,不碍。点您的,点您的。”
3月,车市会更更更疯野么?黄杨们的光景又会如何?
术业有专攻。孔子一部《春秋》,成就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既然总要写些汽车市场分析预测的文章,也就该有自己的写法。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太诡谲了,天天都在上演白日梦里黄杨的转身和变脸。分析预测车市,就是要把这些玄虚的蟹壳剥开,挑出内里的蟹黄给大家看。——这等笔法叫做批亢笔法,这类分析叫做批亢车市。
批亢车市第一篇:批亢三月车市。
三股势力鼎定天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9万辆和131.60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4%和18%,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4%和113%,产销量均创出月度历史最高记录。进入2月,车市依然保持着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沸腾景象。
这是好事,但还仅仅是表面的好事。内里还有更好的事。
从2009年1月至今,我们平安信德对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SUV、MPV这六个级别的国产乘用车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与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个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发展成熟的标志性现象:2008年以前,中国轿车市场只存在着两种竞争战略模式:一是追求性价比领先的竞争战略,二是追求利价比领先的竞争战略。但是,2008年5月以来,第三种竞争战略模式——追求品价比领先的竞争战略迅速崛起。
追求性价比领先的战略竞争模式,简称性价比竞争。性价比是指轿车产品的性能配置、功效价值与价格的比率。追求性价比领先的竞争战略,是将轿车产品的性价比最大化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主导方向。
追求品价比领先的战略竞争模式,简称品价比竞争。所谓品价比,就是要在顾客关注的利益需求点上,创新出超越顾客期望、且让竞品无法替代的品质优势,同时还要保持价格的乐透空间。追求品价比领先的竞争战略,是将品质乐透最大化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主导方向。
追求利价比领先的战略竞争模式,简称利价比竞争。利价比是顾客价值优势替代理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顾客通过产品、服务、品牌和顾客关系得到的顾客价值与消费成本的比率。追求利价比领先的竞争战略,是将利价比最大化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主导方向。
今年1月的市场数据统计表明,三种竞争战略模式已经初步完成了对狭义乘用车市场的瓜分。每一种竞争战略模式都拥有了相对明朗并且稳定的市场统治空间。小型车、紧凑型车和中级车这三大主导市场的竞争格局,就充分表明了这种情势。


利价比、品价比、性价比三极竞争格局的产生,奠定了狭义乘用车市场的基本竞争规则。从此,任何一款品牌车型在进入市场之前,都必须对下述三个问题作出清晰的回答:将进入哪一个市场分片?将采用哪一种战略竞争模式?在这种竞争模式下,如何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