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运动型方向盘除了造型极为讨好之外,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来自于充实的手感和细腻的质地,遗憾的是握手处并没有设立防滑的小孔。
VTI-S车型的仪表盘背光灯为冰蓝色,而TYPE-S车型的则为红色。
中控台上密集的按钮,第一印象并不讨好,但亲身使用过后便马上改观。设计师把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都单独设立一个功能键。例如音响系统一共有5种音源输入(HDD硬盘、FM、AM、CD、AUX),每一种输入源都设有独立的按钮,操作更为简便快捷。
后排座椅放倒需要先开启尾箱,然后拉动左右两侧独立的开关。奇怪了,怎么拉了开关后椅背还没有自己倒下去呢?原来还需要回来驾驶舱动手把椅背拉出。像其他车型那样把开关设在椅背上不是更简单吗?
驾控:更多的乐趣在后头
同样的发动机系列、同样的排量、同一间工厂出产,很容易就会把思铂睿的K24Z5 i-VTEC发动机跟K24Z2等同起来。但通过上面的曲线图对比可见,两者在动力输出的调教方面还是有着一定差异。思铂睿的K24Z5引擎在5200rpm到6000rpm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接近水平的小扭矩平台,动力的下跌趋势得到一定减缓。而K24Z2的扭矩曲线在相应区域则呈现下降走势,由此可以推断出思铂睿的加速持续性将有更好表现,而且在高转速区间的再加速能力更强。

实际的驾驶感受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4500rpm左右的区间i-VTEC发动机切换到高角度凸轮,随着转速指针的突然加速发动机输出也同步迈向最高峰,这是典型的“VTEC特性”。但高峰到达后再加深油门,思铂睿并没有通过降挡来应付了事,而是更加乐意于把转速指针推向6000rpm甚至更高的区域。题目所说的好戏在后头,便是指这种凌厉的后继加速力。
随着速度的一路提升,车体的稳定性让我们刮目相看,而且紧凑的车身在悬挂系统的掌控下,拐弯、变线等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宽车体所带来的累赘感。同平台的思铂睿与新雅阁都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主题,不同之处在于思铂睿还增添上前、后横向稳定杆,而且在国产本田车型中首次引入了双油路减震器(双模减震系统)。双油路减震器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减震器的油路加上一个电脑控制的“水龙头”,根据路况和行驶状况的不同调节避震油的流动快慢,从而改变减震特性。
能够根据行驶状态而自适应变化的除了双模减震系统,还有速度感应式同轴无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刚发动车辆正常起步时,方向盘轻盈的手感甚至让我一度怀疑思铂睿的运动性能,直到高速路上逐渐变得沉实,而且车头指向性相当精准,才把之前的疑虑消退。不过需要抱怨的是虽然能够随速调节,但毕竟是电动机作为助力源,所以那种拉橡皮条般的韧性回馈一律欠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