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o在欧洲属于A0级小车,但严谨的德国人从没有将Polo当作一部廉价小车去对待。在他们眼里,小车仅仅是车身尺寸小,但内在同样要讲究质感,体现德国车的核心理念。于是,尽管两厢Polo车长不到4米,却采用了空腔注蜡、激光焊接、双面镀锌钢板等一系列的考究工艺,配合时尚的两厢造型,缤纷的车身颜色和稳健的行车表现,完全扭转了国人对小车就是廉价车的传统印象。这种理念对往后几年欧洲其它主流车厂的小车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到2003年,上海大众又增加了主攻实用型路线的三厢Polo,进一步丰富Polo车系的阵营。
发挥本土力量
经历四年打拼,Polo迎来了一次中期大改型,目的是保持车系的青春感。新Polo最大的话题在于它的名字——两厢、三厢分别定名“劲情、劲取”,似乎表现出厂方对这次小改款有着超出正常程度的期待。其实分开取名,是为了更清晰地区别两厢和三厢版本的定位,两厢的劲情会沿袭活力路线,主攻单身年轻人市场;而三厢的劲取则相对稳重些,目标客户为喜欢精致的年轻家庭,车身外部更多的镀铬饰条、内饰木纹面板、三辐式方向盘都有别于劲情,档次的感觉要稍高于劲情。
为了做好这次Polo中期改型,上海大众再次“搬出”本土化设计团队,在先前的帕萨特领驭上我们已经见识过他们不俗的潜力。据上海大众表示,劲情和劲取的改型设计过程同样有中国设计师的深度参与,表现出他们的审美品位和设计功力。
新Polo的外形改动十分明显。追随大众在全球的强势造型路线,新的大U型前脸和一体式大灯组合取代了旧款Polo的双圆灯,在发动机盖等关键部位作了更细致化的弧面处理,整个车头显得更精致有内涵,一改过往Polo可爱乖巧的模样,这样的变动相信男性车主会更喜欢一些。相比之下,车尾改动较为温和,主要是更换了灯组和LED刹车灯,但同样比原来醒目了许多。
以改款的效果来看,三厢的劲取变化更为显著。车身前后部镶嵌了不少镀铬饰件,用上镀铬的前脸以及多辐式轮圈,乍眼看还有点中级大哥速腾的味道。经这么一改后,三厢版劲取的整体感觉也比过去的三厢Polo来得协调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