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误区:
误区一:车价越低越好
一些消费者买车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认为车价越低越好。甚至认为购车时可以选择一家车辆售价最低的店,而在维修保养时选择另外的4S店就可以了。
点评:如果在有形汽车交易市场买车,千万别被车虫报出的低价所吸引,因为很可能会在上牌、装饰和保险等方面暗藏杀机,一些小保险公司的理赔非常麻烦。事实上,不少4S店在售车时就已经为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些售后保养方面的优惠政策,失去享受这些让利机会是很可惜的。
误区二:迷信网络报价
现在许多消费者自从有了买车计划后,就经常上网浏览相关汽车报价,在实际购车时总是以网络上报的最低价格作为唯一标准。
点评:网络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使得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实际上,同种品牌、相同型号的车价存在着地区差异,而且各地经销商做促销活动时对消费者的回报也不尽相同。因此,消费者不能迷信网络信息,网上公布的价格只能作为综合分析当地车价的一种参考。
误区三:订金都可退还
不少消费者认为,预订车辆时交的订金顾名思义是可以退还的,被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点评:有的经销店收取的订金是可以全额退还的,有的则是一方违约需要交违约金,而有的订金则是不能退还的,这些都需要在交付订金前问清楚。
误区四:盲目持币等待
很多消费者很早就有买车计划,但总想再等等,等到车价最低的时候再出手。结果就无休止地等了下去,一直拿不定主意。
点评:这类消费者由于对汽车降价特别敏感,总担心刚买的新车价格降了。实际上,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价会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即使等到白了头也没有绝对的最低价。所以,消费者只要有实际购车需求、目前车价能接受,就没有必要迟迟不出手,正所谓“早买早享受”。
误区五 车价跳水定有实惠
少数不理智的消费者一看到商家的降价、促销活动就怦然心动,匆匆将车“拿下”,心里还美滋滋地认为落了个大便宜。俗话说,“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现在的降价促销五花八门猫腻多,有些是清理库存、处理滞销车型,更有甚者是某些商家玩的数字游戏,看似很诱人,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优惠。
误区六 不给商家留一分利润
刘帙刚表示,现在不少商家的售车利润已经非常低了,一些消费者总还想多讨价还价,不将价格压到最低不罢休。“不给商家留一分利润,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刘帙刚表示,购车只是一次性的,但维修保养是长久的,消费者与商家相辅相成。在购车时,只要车辆价格是在消费者心理接受范围内就可以,没有必要一味地去寻求所谓最低价。
误区七 只考虑售价最低的4S店
一些消费者认为,购车时可以选择一家车辆售价最低的店,而在维修保养时选择另外的4S店就可以了。刘帙刚表示,事实上,不少4S店在售车时就已经为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些售后保养方面的优惠政策,失去这些政策是可惜的。而且当售车顾问与维修人员属于同一家公司时,事实上是为自己多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