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4S店太不规矩
市民杨小姐反映:6月8日一早,我的一辆伊兰特车突然“罢工”,靠人力推动才能发动起来。当天下午,我将车开至原来购车的4S店。先是更换了一个新电瓶,但换好后仍然无法发动。一测电压偏低,只有12伏,低于正常起动所需的14伏。工作人员据此判断说发电机也坏了,必须换一个新的,需要1000多元。
我的车才开了3年,至今也仅行驶了3万多公里,发电机应该没那么容易坏,再说打火时仪表盘上有充电显示,这说明发电机应该没坏。我对工作人员的判断起了疑心,拒绝更换发电机,但对方一再坚持必须要换。争执一番后,我声称要向伊兰特总部投诉。于是他们又调试了几下,果然,电压马上就升到了14伏,车也能正常发动了,原来发电机根本没坏。
这次修车遭遇让我十分气愤,我觉得这家店个别维修人员的服务太不规矩了。若是我一点不懂或是粗心一点,这1000多元的冤枉钱怕是少不了了。这种汽车维修中的欺客、斩客做法应该制止。
大店修车也有“猫腻”
4S店是由汽车生产商授权建立的,涵盖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项功能。在车主眼里,4S店代表的是正规的服务、品质的保证,是值得信赖的。都说路边小店经常斩客,难道正宗“大店”也会欺客吗?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汽车专业办公室的负责人刘金宝。
据专家介绍,市场上大多数4S店都比较规范,讲诚信,守规矩;但的确有个别4S店的维修人员为了谋利,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玩弄“猫腻”。
常见的手法有这样几种:
简单毛病复杂化。这在汽车维修、尤其是高档品牌汽车的维修过程中最为常见。由于绝大多数市民并不熟知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4S店常将一些设置、调试上的问题,或者通过简单维修就能解决的问题夸大,“忽悠”成某某零部件坏了,必须更换,从而赚取零配件销售的丰厚利润。
零件坏了整体换。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负责人介绍,消保委曾接到市民投诉,反映全国某知名品牌的汽车一个车门锁芯坏了,到4S店维修时,被要求必须更换4扇门锁的总成,几十元的东西坏了,要花上4、5百元去维修;另一品牌的汽车,变速箱的一个小零件坏了,也必须整个变速箱总成一起更换。究其原因,厂家没有向4S店提供单一的配件,4S店也不向厂家提出要求,乐得让消费者花大钱解决小问题。
人为制造更多故障。有市民反映,他购买的一辆江淮瑞风彩色之旅商务车发生碰撞,右前门擦伤后送到一家4S店修理。为了谋利,这家4S店在修理过程中先将车上的配件换成旧配件,然后再次人为撞车造成配件损坏,制造事故车的假象,产生了9000多元的额外维修费用。该店维修人员本以为将换下来的原配件再换上,就能净赚这9000元。岂料,这种伎俩在向保险公司索赔时被识破,保险公司拒绝承担维修费用。
此外,有的4S店维修技术不过关,修上数次都修不好,这样的投诉也较常见。
多个心眼提防上当
消保专家提醒车主,到4S店修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有条件的话,修车时可以请懂行的朋友陪同,或者事先请教一下懂行的人,以做到心中有数;
修车时务必督促4S店工作人员填写好维修登记单,相关的故障、维修项目、价格、交车的时间都要书面确定,以保证维修过程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