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了许久准备买车,可到市场上一打听,每家店的报价都不一样。虽说都相差不多,但总觉得心里没底,到底哪家店的价格更便宜?”读者张先生这样苦恼地告诉记者。最近记者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去经销商那儿咨询某款车价格,给出的优惠与记者了解的相差甚远。
张先生与记者的经历相信很多消费者也有同感。的确,价格不管是对车主,还是对经销商而言,都是很敏感的。消费者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但面对经销商打出的“底价牌”,消费者该怎么办?
价格要货比三家
大多消费者买车都会通过网络来查询价格,但谁能保证这是“最低价”呢?所以,买车还是需要消费者亲自上门去“比一比”。
多走几家经销店
买东西最重要的诀窍就是“货比三家”。如果经销店的销售人员跟你说价格是全国统一的,不能商量,你可千万别信。虽然有厂家的统一指导价,但其中“水分”很大。所以,你不妨多收集些经销店电话,挨个打去问价。
当然,给经销店打电话也应该有所选择。一般来说,一些地理位置较好、位于市中心位置的经销店由于有足够人气支撑,其开出的车价往往偏高,而地理位置较偏的店面为了吸引人气,则会优惠多一些。
提醒:选车千万不能随便问两三家就算完事。多问几家,消费者自然会心中有数;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看清楚是4S店还是二级店。一般二级店的优惠幅度较4S店会更大,但缺少售后服务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看准时机就出手
对于所有准备购车的准车主来说,购车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3月、4月、9月、10月份,再加上年底,是各厂家以及经销商让利较多的时候。3月、4月、9月、10月,是中国传统的“黄金假期”,此时经销商优惠活动众多。另外就是年底,因为那时厂家和经销商在年底为达到厂商销售目标获得返利,大多会推出更“刺激”的降价促销。
此外,在新车上市这个当口上,不少商家同时也会对老款车型进行降价促销。比如在08款骐达上市之初,07款就出现了2万元以上的促销,但新老款间也只是配置上稍有差异。如果消费者不介意外型老和缺少一些配置的话,选择老款就显得更加实惠了。
提醒:一款车刚上市时其价格一般是最贵的。如果你资金不充裕,最好别买刚上市的车;其次,当你想买某款车的时候,不妨关注与它相同价位车型的变化趋势。
议价要狠出杀招
在确定了买车时机后,“议价”才是真正考验消费者的过程。这时候,消费者就要学会如何与经销商反复“周旋”。
一、 隔岸观火:关注竞争车型
当你买车时首先要看准一款车型,然后观察它的对手近期有没有降价。如果有,那恭喜你,说明你心仪的车型离降价不远了;如果竞争车型没降价,那就要观察你心仪的这款车是不是最近的销售量下滑了。如果是的话,那么离降价也不远了。
提醒:买车前多关注媒体信息,这样能获悉最新的资讯,为买车提供参考。
二、欲擒故纵:心仪却不动声色
买车不建议“单枪匹马”,最好多邀几个伙伴一同选车,不到最后千万别暴露谁是买主。这样可分散卖家的主攻方向,同时还可以设“圈套”:一部分人坚持要买,另一部分人坚持说去买对手的车。这时商家为把生意做成,几乎都会松口。
提醒:这招不仅考验顾客的心态,更考验销售员的心理素质。但要注意的是,切不可胡乱“杀价”,否则再怎么欲擒故纵也难达目的。
三、声东击西:看舒适车砍豪华车
砍价要声东击西。如果你要买豪华型,就要先谈舒适型的价格,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一个个加配加价;相反,如果你要买舒适型,得从豪华型开始砍价。等你谈得差不多了,再回来谈舒适型的价格,按照豪华型砍的价格来还价,如果销售人员不同意,再慢慢加钱。这样,车价一般都会比直接谈这款车的价格来得实惠。
提醒:每款车都有一个价格区间,无论是先“砍”哪种车型,最主要是准确获取增配件的价格信息,然后再和销售人员慢慢商议价格。
深挖买车附加值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可能有的消费者仍没能达到自己的底价。此时,消费者可在保险、售后等环节再为自己据理力争。
保险:少花银子多办事
目前新车保险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在经销商处投保,一来方便,二来可省下不少时间。而对于经销商来说,也可以通过保险环节赚取一定的服务费,且利润空间还不小。
车损险保额一般是根据新车购置价确定的,而新车市场价目前呈逐年递减趋势,所以,在每年投保时查下你所中意车型的市场价,根据当前市场价投保是节省保费的合理办法。
同时,如果你的车上一般乘坐的都是家人,且你和家人都已投保过人寿保险中的意外伤害险和意外医疗险,作为私家车,就没有必要投保车上责任险了。但如果你的情况符合上述条件却没有投保意外和意外医疗险,建议最好还是选择投保意外险。这样,所需交纳的保费远低于车上责任险,且还保障交通事故以外发生的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礼包”:尽量折成现金
“买车即送大礼包!”买车时,不少车商会亮出了送“套餐”、“大礼包”的招。行家透露,这些“大礼包”大多用虚高报价吸引眼球。同时,消费者应注意,赠送礼包的价格与市场上的产品实际售价往往相差很大,所以和经销商讨价还价时,如果“礼包”可以折算成现金,消费者最好选择现金让利。
另外,接受商家“礼包”赠送的消费者,在签定合同时,不妨也将“礼包”商品的包修、包换、包退等责任条款写进购车合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