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缝制也很精细,中间部位采用网眼材料是时下流行的趋势。坐上去的感觉不错,只是坐姿较高,而方向盘的调节范围又有限,因此驾驶姿势不太舒服,有点坐在板凳上开车的感觉。好在各方面视野都不错,头部空间也没有受到影响。

说到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后排空间,因为这是很多小型车的软肋。而在这方面炫丽同样表现不错,腿部和头部空间都比较合理,特别是得益于平直的车顶设计,坐在后排基本不会有压抑的感觉。
总之如果只是静态观察,炫丽确实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评价。那么它的动态性能又如何呢?首先从动力系统来说,长城自主研发的1.3升发动机采用双顶置凸轮轴、每缸4气门设计。在6000转/分的时候,可以发出88马力的最大功率,而在4000转/分左右,可以输出115牛·米的峰值扭矩。这样的动力指标不算突出,但相对于1135公斤的整备质量来说也基本够用。虽然在测试场上的破百成绩要达到16.8秒,但在平时驾驶当中并没有觉得动力特别拖沓,只要档位选择合理,加速超车还算比较从容。
能够实现如此效果,与之匹配的5档手动变速箱功不可没。它的速比设定相对比较稀疏,因此既能够保证低档位时的动力性,又能够保证高速时的经济性。如果挂在5 档,在车辆行驶到120公里/小时的时候,发动机的转速才只有3200转/分。因此在经过了城市拥堵路段、山区公路等综合路况的测试后,炫丽取得7.4升/100公里的油耗成绩也就算比较合理了。
综合以上各方面来说,炫丽的整体表现不错。特别是相对于5.39万~5.79万元的价格,绝对算得上物有所值了。而且除了在一些细节的调校和处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在硬件的技术水平方面与合资品牌的同级别车型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当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须得指出,因为只有看到问题并给予解决才能够进步。除了前面所说的坐姿以外,首先一点就是变速箱的操控质感。其实长城的变速箱在国产车型中已经算是不错的,档位清晰、行程合理,只是换档过程有些生硬,缺少一种韧劲和顺滑感。
与操控感觉密切相关的还有底盘的调校,与以往很多自主品牌车型相比较,炫丽的最大进步是底盘很“整”,日常驾驶有一种欧洲小车的扎实感。但问题是整体调校有点僵硬,减震对地面震动的吸收不到位,任何细碎的震动都能够传到车内。而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悬挂对于车身的支撑又不到位,所以导致舒适性和运动性都有所欠缺。
如果说上述问题是在学习中有待解决的,那么车内比较浓重的异味就应该提出批评。因为在降低制造成本的过程中,关乎消费者健康的因素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
通过几天的试驾,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长城汽车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长城能够“每天进步多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