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不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外汽车公司,但也算是中国市场的拓荒者之一。毋庸置疑,大众车在中国的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曾经国人将桑塔纳当做轿车的代名词,这足以说明大众在中国的成功。
但大众好像突然之间不行了,自从广州的那三个日本合资小子来了以后,大众好像一下就显得衰老了。先是广州本田,然后是东风日产,再然后是广州丰田。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日资企业给中国汽车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再很短的时间内,这三个企业凭借旗下为数不多的几款品牌先后登上了企业销量榜单的前十位,而且上去就没走过,地位还越来越高。或许在国内市场也要重演广州丰田的后来居上好戏?
按理来说,日本车在中国不应该又这么好的销量的,说是狭隘的名族主义精神也好,德国的形象肯定是比日本的形象好很多,尽管二战他们一个都不能少。要说大众造车的历史也要比日本早,德国的造车工艺也不比日本差。但在国内的市场很奇怪,日本车在同级市场完全压倒德国车!(豪华品牌除外,但雷克萨斯的国际表现已经非常抢眼了)。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高级市场,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日产天籁更是占据前三席。当然在中级市场,大众的桑塔纳和捷达无人能敌,但如果除去出租车市场,捷达和桑塔纳都能拿去博物馆了。SUV市场本田CR-V遥遥领先,MPV市场也是本田奥德赛和别克路尊的争夺。
大众宝来前天正式上市了,售价10.78-14.38万,应该说跟预计的价格差不多,但这款曾经的驾驶者之车要想复制神话已经不可能了。其实大众的战败大部分还是策略上的失误,没人敢说大众的车不好。或者我们对大众要求太高了?

关于新宝来的评论已经非常多了,但其中最多的是批评之声:定价过高了,发动机是爷爷级的了,仿桃木内饰的庸俗,发动机没有隔音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很明显大众是吸取了迈腾光有科技没有空间的教训,迈腾为什么会输?空间没有雅阁凯美瑞大,因为使用了最新科技的发动机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相当高都是原因。

那为什么宝来还是挨骂呢?换个角度来思维宝来就是辆好车,这也正是大众想要传达的:你们不是不喜欢迈腾的高科技发动机吗?(其实不是不喜欢,是嫌它维护成本高)那宝来就用个老爷爷级的发动机了,尽管动力下降但维修成本就回来了。你们不是嫌迈腾的空间不够大吗?拿我宝来就轴距加长了97mm,给你一个更大的空间。那总该可以了吧?尽管这会牺牲一定的操控。
可大众宝来还是要挨骂(不是全部不满意,是骂的人好像真的不少)。其实也很简单,你不是号称驾驶者之车嘛吗?2.0的发动机功率才88KW,升功率不到50KW的车型也好意思拿出来称驾驶者之车?还有一点最重要:大众的车就不应该放弃操控,就算没人买,也要坚持技术和操控。
可这回大众向市场妥协了,或者说向日本对手学习了,把车造得大大的,动力还是能开开的,内饰都是仿桃木的(够有面子了吧),都这样贴近市场需求了,消费者还不买账?可偏偏消费者这个时候突然不喜欢仿桃木了,大家都在仿就没什么面子了,用个仿桃木倒还显得死要面子了。况且既然你都学日本车走中庸路线了,那为什么要买大众的车呢?干脆去买辆日本车算了。或者大众再赶潮流方面真的力不从心。
显然迈腾的失败让大众坚信了改革的必要,于是新宝来必定是经过了调查公司的市场调研、以及大众集团结合多年在华生产销售经验得出的结果。中国人买家用车讲究的是有面子和经济实惠,1.8T虽然技术先进、动力充沛,但不够经济实惠,而且到今天为止,中国普通消费者对车的了解依然流于表面,开1.8T的宝来并不比开1.6L的宝来更有面子,这一点从速腾、明锐等车型的销售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够用就好的1.6L是销售的主力。
宝来这样变能不能成功呢?短期来看肯定能成功,那么为什么宝来一上市,骂声就铺天盖地而来呢?很简单骂的人基本都是对汽车感兴趣的相对比较专业的群体,觉得这样牺牲性能根本就非常可恶,但真正的潜在车主却只是想要一辆大气能开的车。所以,或许新宝来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其销量却肯定不会跟骂声成正比。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大众车并不是不好,但在国内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情况也就大众能够做出来,如果把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都算上,那就更加热闹了。不能说卖得好就老的旧的一起来,或许这点大众更应该向本田学习一下。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毕竟是在慢慢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