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80美元/桶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重要分界线。按照目前的现行调价政策,当国际油价超过80美元/桶时,将适当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定价。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那么,如果国际油价高于80美元/桶,是补贴石油企业,还是补贴广大消费者,这是一大考题。
调价周期或缩为10天
虽然现行成品油调价机制对我国成品油价“与国际接轨,理顺价格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依然有许多明显缺陷:2009年执行新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了8次,不过,在这8次调价中,只有两次降价的幅度与国际油价变动相当,3次调价与国际油价变化趋势相反,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调价不到位、滞后等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陈立国建议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缩短现行机制规定的调价间隔时间至10天,将一定区间调价权下放石油企业,适当提高国Ⅲ标准汽油价格,以弥补企业因投资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
陈立国表示,由于成品油价格公式透明,调价周期过长,市场调价预期显性化,为市场投机行为创造了条件,屡屡引发价格上调前囤积、价格下调前抛售的现象。陈立国认为,实现价格调整的“小步快跑”,既可以避免市场过度投机,也可以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贴近市场,解决调价滞后问题,有利于减少市场无风险投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