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公司的相继破产,在这场尚没有终点的金融危机中,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简略来说,打破了旧有的汽车巨头垄断体系,新的势力范围划分即将开场,日系车取代美国车,还是欧系车彰显匡扶天下的实力,或者是新兴的东南亚汽车大国崛起,值得揣测;汽车市场重新整合,随着汽车制造中心的转移,国际车市本来就有的潜移默化的变动将形成何种竞争地图;显露出未来的汽车产品发展趋向,对跨国汽车集团的经营管理提出更为科学化的要求,等等。
百年通用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能把握并顺应市场需求,同时在管理上过于自信,缺少革新。当年杜兰特建立通用汽车帝国,依靠的不是福特那样的技术天份,而是以整合资源为妙招的管理天才,后来通用的传奇人物斯隆同样延续了杜兰特的经营理念,当通用的汽车版图不断扩张的时候,却忽略了1970年代以来的新的形势变化。日本经济、廉价、好看的汽车产品冲击了北美市场,并迅速风靡全球,而此时通用做出的决策竟然不是在产品和市场上找原因,不去检讨自己的主流市场,而是转而投产皮卡以及其他轻型卡车。虽然这为通用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但是在轿车决定胜负的决斗中,通用的过于自负和愚顽让它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等通用(包括福特、克莱斯勒)觉悟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到2006年三大汽车巨头在经济性和品质方面已经几乎赶上了日本车,但是它们已经为对手让出了半壁江山。记得通用汽车最辉煌的时候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如今只有四分之一。此时,过度臃肿的产销、管理机构已经成为制约通用实现重振计划的主要症结所在,完全依靠资金救援来维持不是长久之计,破产是必然的结局。
就像《经济学人》的文章说,“通用的倒掉是早就预料中的事情,等它最终死去的时候没有几声呜咽,华尔街的表现无动于衷,国会很平静,国民也非常冷谈”。混到连死都没人为之动容、惊异的地步,通用真是够失败的。可以说,老通用已经到了自己的寿限,是任何人都挽留不住的,于是人们便对它的生死坦然处之了。
对中国企业来讲,笔者不敢说现在就是我们赶超日欧美登堂入室跻身主流汽车阵营的机会,因为机会虽然有,但是我们没有充分的准备,在与汽车巨头们的比较中,中国汽车没有自己的特点或者个性,体现不出自己的竞争优势,说的悲观一点,即使我们现在通过海外并购买下了国际品牌和平台,中国汽车仍然徘徊在汽车巨头俱乐部的大门之外,仍然不会被北美市场的消费者所接受。通用倒下,还有丰田,丰田倒下,还有大众,大众倒下,还有菲亚特、雷诺,消费者有的是选择,而中国汽车面对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的汽车巨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竞争力可言。因此,在这场危机中,我们得到的是经验教训,而不是实际利益。
从通用汽车看中国汽车,或者从世界汽车产业的巨变来寻找中国汽车崛起的支撑点,好像有些困难。是做大做强还是船小好调头,是新能源汽车吗,是品牌的国际化问题吗,还是其他?相信,中国汽车企业的老总早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会有自己的思考。
笔者也会提出一个似乎是油滑的答案,那就是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舍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自主创新的内容非常宽泛,我想首先是在洞悉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做出自己的创新计划和策略,然后是始终以科技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锻造中国汽车的特殊品格。这不是一个靠模仿和抄袭就能够随便成功的时代,模仿和抄袭只是投机行为,不能主导一个企业站在行业竞争的制高点上,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也建立不起通用那样的汽车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