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仍显薄弱
钟师表示,目前制约自主品牌车型走向世界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品质、服务、技术先进性和品牌,而这其中首要解决的就是产品品质和服务,这是基本要素。
对于技术先进性和品牌,钟师认为,这是较高层次的企业能力,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在这两个方面非常薄弱。品牌文化需要长时间良好运作与传播才能建立,一些自主品牌车型缺乏自己的设计语言,不同时代产品造型设计缺乏关联性,甚至简单模仿、抄袭国外车型,这无益于建立自身的品牌。
不过钟师还认为,虽然本届上海车展出现了较多崭新的自主品牌新车,但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造型设计上只能处于追逐国际流行趋势的阶段,离自由发挥和引领潮流还有很大的距离。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在造型上,自主品牌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关键技术的进步才是决定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关键。4月12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该中心主任赵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在一些共性研究方面往往受制于国外技术,国内汽车企业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导致技术市场由国外企业垄断。
由于经济危机造成全球汽车市场疲软,而中国市场逆势上扬。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相比之下,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市场依然保持下跌局面。一季度欧洲乘用车注册量17.2%;美国汽车市场截至3月已经连续6个月跌幅超过30%;3月份,日本汽车销量继续下滑32%。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本届上海车展,自主品牌展现出的造车水平令人欣慰。”有媒体记者这样评价自主品牌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