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汽车营销与中国车市同样经历了由大悲到大喜的过程。年初车市低迷,“什么营销手段都不管用”,而年末车市火爆,是“什么营销手段都管用”。回顾去年的汽车营销案例,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不足。“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作古,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往前发展还是离不开营销。在2010年开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09年中国车市营销历程,并进行反思,为汽车行业提供借鉴。
最大弊病:营销手段单一
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登陆”中国,一时之间,各大商家哀鸿遍野,汶川地震中幸存下来的“猪坚强”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车企也不例外。减掉“脂肪”、缩减成本、控制产能、削减营销开支,2008年底大部分车企不约而同地采取这些措施,因此,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营销活动大幅减少。
2009年年初,由于大部分车企营销意识不高,当时没有意识到政府“保八”经济目标和小排量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对车市的影响,当2009年下半年车市迎来井喷时,手忙脚乱,导致临时上马的营销活动严重缺乏创新性,只是反反复复进行“节油赛、全国巡展、车友会、明星代言”等传统营销活动。手段单一,这一弊端在2009年展露得淋漓尽致。
2009年,虽然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但汽车营销的效果并不突出。一车企高层甚至做出这样结论:“车好卖,营销算个屁”!从年初的“什么营销手段都不管用”,到年末的“什么都管用”,车市销量火暴,但汽车营销并无创新。2010年,刺激政策逐步取消,如果营销手段不能有所突破,失败的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两款车型,而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
最大失误:乱烧钱
2009年下半年,随着车市井喷,车企营销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钱依旧花不到点子上,铺张浪费现象严重。耗费巨大的新车发布会、玩转天下的新车试驾、动辄百万元的明星代言、好大喜功的产能扩张、你追我赶的冠名赞助、决不掉价的车展布置……花样繁多的烧钱方法,粉墨登场,而且愈演愈烈。
从理论上来说,最好的营销是细水长流的手法,让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了解车型、品牌以及诉求,最终促成购买决定。而上述烧钱方法,效果往往只是“一次性”。事实上,完善的售后服务、合理的车型价格、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些才是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手段,好的营销应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最大亮点:抓住“80后”
2009年,中国汽车营销一大亮点是“80后”成为营销主要针对群体之一。中国车企已经意识到,“80后”群体越来越具有经济实力,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为社会和自己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在“疯狂”消费着社会的丰硕成果。比起“70后”,“80后”能消费、敢消费、会消费,并能超前消费。
所以,2009年,绝大多数的营销活动在囊括“70后”的同时,也开始有目的地针对“80后”,并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各类活动,许多车型改款和新配置的增加都是依据“80后”消费习惯而定的。
2009年 不断变更的汽车营销主题
2008年底,小排量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出台,这是2009年中国汽车得以实现1300万辆产销的始作俑者;2009年,超过半数的新车和超过60%的市场营销活动与此紧密相关。
2009年,中国油价多次上涨。油耗,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宣扬低油耗技术,宣传环保车型,成为2009年汽车营销的主旋律之一。
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全国各地严查酒后驾驶。从此时开始,安全营销全面兴起。
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车市全面井喷。这使得许多车企有点措手不及,各种营销方案临时“上马”,从下半年开始,种类繁多的汽车营销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让人眼花缭乱。
2009年汽车营销七大成功案例
2009年中国汽车营销所面临的挑战远胜以往,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消费信心,消费习惯也越来越挑剔,市场情况越来越复杂。面对着千变万化的消费心理时,什么样的汽车营销方式才能行之有效?中国汽车营销团队在这方面做出探索,不乏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