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的火爆局面消费者购车还需要稳健。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眼下只剩下几天时间,一辆近10万元的1.6升及以下小排量车,如果在半个月以后的2010年1月1日购买的话,就需要多交2000元左右的购置税金。因此,疯狂提前抢购成为很多潜在消费者的冲动感觉。
但我认为消费者购车不仅考虑购置税的优惠,还要考虑的是综合购车成本,年末前抢购很难有便宜。

一、目前成交价格不低
从相关市场监控价格资料的看,从2月以来的狭义乘用车零售基本就没有有效的回调,12月以来的零售量提升又很明显,这导致市场的节奏始终未能放缓。
接近年末的这两个月的市场成交价格极为稳定,甚至个别细分市场有小幅回升趋势。这种价格稳定的状态与历年的年末市场价格低谷有本质的区别。09年末成为销量与成交价格齐头并进的局面,这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年末购车的保值效果差
消费者如果赶在今年最后一波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时间购车,则上牌必须是09年,这导致二手车测算的折旧年限增加。从二手车估价的角度看,2009年的二手车价格要低于2010年至少2000多元,因此,如果是聪明的人,就不会赶在最后一个月去抢购车。
三、充分竞争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
目前的经销商库存不足,厂家的生产也是超级满负荷,这种情况下的消费者购车满意度不一定最高,而价格也是比较高的。
充分竞争是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虽然厂家目前严格要求经销商按照促销的价格售车,优惠不能缩水。但消费者最好的利益保障还是竞争带来的优惠,厂家的促销政策也很难贯彻到底。
我们故真正的充分竞争应该在2010年的2月以后,而1月的供需也会有所好转。因此建议消费者平和一些,明年年初购车肯定亏不了。
四、严防制造紧张气氛
紧张的抢购气氛是最容易打动消费者的,中国历来就是跟风式的购买。目前的房地产炒作过热也是典型事件,以致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控制部分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
汽车销售人员也有借助购置税降低之风进行鼓动购买的。这虽然可以理解,但过头的鼓动就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
五、明年车价还有下降潜力
1、人民币升值趋势依旧。
这导致进口原材料的涨价可能被人民币升值抵冲,影响下游成本上升不大。
2、销量规模的扩大带来摊销成本的降低。
09年以来的狭义乘用车销量高增长带来折旧等固定成本摊销的基盘扩大,成本降低也带来进一步的促销空间。
3、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强化竞争。
自主品牌的低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经过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站稳中级车市场,并有向中高级车迈进的趋势,随着自主品牌的上行和合资品牌的下探,价格的竞争仍很激烈。
4、乘用车厂家增产不增收是鬼话。
09年恶炒的厂家“增产不增收”是国外媒体对中国政策的恶意攻击,目前看厂家的效益很好,这样也就有了进一步让利的可能性。
5、过高降价预期也是不现实的
今年的绝大部分厂家的生产压力很大,明年的市场又面临合理的增长,产能压力仍难以大幅缓解,期望购车价大幅下降也是不现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