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上周,北汽海外收购团队回国,带回“多宗海外并购无果而终”的消息。北汽内部人士证实,“多项谈判结果因多重原因均不可能有下文”。至此,北汽海外并购计划宣告流产。
究其原因,北汽认为,这与上述几家海外企业无意被中国车企并购有关。其中,欧宝早已中意麦格纳,萨博不愿与通用中国布局产生冲突,而沃尔沃则不愿把技术卖给中国。
业内人士则认为,除去外部原因,北汽自身的原因也很多。
首先,缺乏海外并购经验和国际化思路。有业内人士批评,与上汽、南汽海外收购以及国际大汽车集团间的兼并重组需要聘请中间机构(财务或法律公司)不同,北汽采取的方式是自行组队,单刀直入。“如果说最早对克莱斯勒的单刀直入,因为跟克莱斯勒的合资渊源可以理解,但随后的几宗并购中,北汽仍是自行组队冲在第一线。收购不是小事,涉及很多法律和财务问题,有中介公司更为稳妥,也更符合国际化思路。”
其次,北汽内部管理混乱。消息人士透露,北汽海外谈判团队领导不时变化,新上阵的人马甚至不知上一轮谈判已经谈到什么程度。此外,北汽还未与对象正式接洽,就从内部爆出各种消息,也从侧面反映出北汽的管理问题。“北汽频繁表达意向,又频繁流产,最终留给外界的印象是负面的,而不是什么海外雄心。”业内人士认为。
最早赴美国谈判时,有消息说北汽对克莱斯勒和德尔福均有意向。但最终结果是,宣称获得政府明确支持的北汽没有任何成果,反倒是由民企实施具体操作的京西重工与德尔福达成收购意向。
或许北汽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据称目前北汽内部正在制定新闻发言人制度,但人选尚未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