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先风传的“桑塔纳4000”(如果一定要讲,可讲讲NEEZA)到代号“MODEL Y”,再到最后命名的“lavida 朗逸”,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一种品味。“lavida”源自西班牙单词,出现在热情洋溢的西班牙歌曲中,寓示着生命、生活和希望的涵义。
“朗逸”这个希望对于上海大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桑塔纳的销量虽然很大,但在当前这个时代,似乎已经难以登上大雅之堂;POLO已经征战沙场整整6年,也显
得不温不火;面对中级车市场的惨烈竞争,帕萨特领驭也只能苦苦支撑。除了斯柯达品牌下的明锐,上海大众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级车。在原先细分市场突破乏术的情况下,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成了最迫切的需求。就这样,朗逸便应运而生。
作为上海大众第一款整车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量产车,朗逸和过去国产的大众车型存在众多的差异。这点从朗逸毫不吝啬的装备上就深刻的体会到了!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众对于车辆技术和安全的投入几乎是不计成本的,而对于舒适性的装备,则让人感觉有点抠门。但是,这次不一样。从多功能行车电脑、雨量感应式随速雨刷、自动防眩目后视镜、GPS导航系统、蓝牙模块、SD卡、AUX接口,到6挡手自一体式自动变速器、MASR+MSR、胎压检测系统,这些装备统统被朗逸采用,让人看配置单就觉得目不暇接。日系韩系车迎来了强有力的对手!
时尚动感外形打破德系车常规印象
拿到这辆车的时候,你首先就能从外形上感觉它不同于一般大众车系的气质,更像是一款外形时尚精致的日韩车。圆润的车头、凤眼大灯、镀铬进气格栅、亮银装饰条等一改德国车给人沉稳、厚实的印象,将时尚、动感的气息如清风般带入你的面前,虽然不是眼前一亮的惊喜,但绝对够持久,这个外形估计2-3年都不会落伍。
侧身上从A柱下延伸到车尾的立体腰线,将整车的设计品味提升了一个档次,展示了设计者的功力。尾部轮廓呼应了车头的圆润,精致而不做作。传统的前后灯组很好地融入了整车的线条中,为视觉效果增色不少。
内饰规整 做工良好
朗逸的内饰传统而简单,上深下浅的中控台迎合了国人的习惯,内饰的浅米色柔和耐看,但肯定不耐脏,车主们要勤保洁哦。做工倒是一如既往的德式风格,算不上精细,但也没有什么地方能让你挑出毛病。点缀在中控台和门板上的桃木装饰板,其实我是不太喜欢的。低档的桃木没法显出这个车的品质,反而与银色的音响控制区及按键显得有点搭不到一起,同时如此“稳重”的内饰与时尚的外形也没有了呼应,也许会让喜欢朗逸外观的和喜欢朗逸内饰的人不是一拨。
座椅的皮质柔软,舒适型不错,遗憾的是包裹性不够,考虑到这个车家用的定位,也算可以接受。驾驶座六向调节,高低调节的手柄很大,握感很好,但座椅背倾斜调节的旋钮让人很崩溃,这个旋钮离门边的距离很近,而且很紧,由于螺栓运动的局限性,想要调节一个舒适的位置,得旋上好几圈,对于娇小的女士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好在如果不是多人共用的话,不用经常调节。不过我提醒您,别在驾驶座上放倒椅背睡觉,那样你可能得费去半天的时间。
三幅方向盘运动感很强,磨砂般质感的真皮柔软而舒适,摩擦力足够,不会有一般皮革那种滑滑的感觉。方向盘上集成了多种功能键,音响控制、蓝牙电话控制、定速巡航等装备在这个级别上比较少见,大众这次的大方让人感觉有点意外。按键的手感不错,反馈力度也合适,各功能键间距足够,不会有拨错的情况。
仪表盘采用了亮银装饰,刻度清晰,遗憾的是,水温表被简化掉了,在冬天使用时会不太方便。仪表盘中央集成了大众风格的液晶显示屏,可以显示平均和瞬时油耗、续航里程、行车时间、维修里程等众多信息。
配置丰富前卫 引领发展趋势
朗逸的音响功能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不仅兼容MP3、WMA等格式,附有AUX和USB插口,还有汽车上不多见的SD卡插口。更绝的是,还有“虚拟6碟CD”功能,就是通过将CD上的歌曲录制在随机的闪存中,从而省去随车带多张CD的烦恼。虽然比不上第八代雅阁雅阁、雷克萨斯等高档车上的车载硬盘,但这个级别的车上能用上如此前卫的装备,足见上海大众对配置的重视程度。
刚说到配置的丰富,打开驾驶座的遮阳板,就发现上面既没有照明灯,甚至连一块简单的化妆镜也没有,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那么多前卫潮流的装备都用上了,还少这一块镜子?也许大众有别的考虑吧,不过副驾上倒是有化妆镜,女司机们可以用下副驾的,或者干脆用下后视镜的也不错。
储物空间多样令人惊喜
车内储物空间让人惊喜,从门板到中控台、手刹处,到扶手箱、手套箱,再到手套箱后部、后排中央扶手,都设置了各种储物的空间,水杯也绝对有地方安放。中控台上还设置了一个方形的储物盒,放置一些票据类零碎物品非常合适,如果是女士的话,一些首饰、小的化妆用品也不愁没地方安置。
车内前后空间充足,头部空间稍显不够
2610mm的轴距保证了朗逸的内部前后空间,前排后排的腿部空间都得到了保证,但头部空间由于车顶曲线的原因,稍显不足,后排头顶处进行了凹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压抑感。后排的地台不像一般德系车那样高,非常有利于乘坐3个人。朗逸后门很宽大,打开角度也很大,非常有利于上下车。
静态的东西我们体验地差不多了,该启动了。我们试驾的是1.6L自动档车型,这款发动机与POLO上的基本一致,配合了6挡手自一体Tiptronic自动变速箱,虽然油门反应稍显滞后,但换档基本上感觉不到,极其平顺,大大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换档程序倒也算配合驾驶者的意图,深踩油门的时候,会立刻自动降档,随着发动机的低吼,转速迅速盘升。我很喜欢德国车发动机的低吼声,什么时候都不会像日本车那样,让你感觉到它的声嘶力竭,都觉得还有再上升的空间。
1.6L的发动机总体够用,在时速100KM内加速性还可以,但再往上加速性就迅速下降了,基本上只能悠上去。好在朗逸的底盘扎实,这个时候车身还是非常稳定。
众所周知,大众的底盘一向以扎实硬朗著称,朗逸也不例外,底盘给人很紧很重的感觉,行驶中不会有太多的杂音,而在悬挂调教上面,则倾向舒适,稍微有一点软,但并没有影响到高速过弯的稳定性。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朗逸还是继承了原先德国车给我的印象。但如果不看这些,仅让我踩油门和刹车的话,我会以为这是一款日韩车,至少也是一款美国车,因为油门调教得非常轻,刹车前半段很轻很柔,想要制动效果的话,一定要深踩,想必这也是上海大众根据国内用户习惯调教的吧。方向盘的路感很清晰,路面上一些微小的状况都能得到有效而又不突兀的表现,指向精确,力度合适。
油耗测试:百公里9.1L
本次试驾中,我们对油耗进行了专门的测试,测试规则如下:先将油箱加到跳枪行驶一段距离,然后再回到同一个加油站的同一把油枪前加到跳枪,用本次加油的数量除以行驶的公里数,得出油耗,虽然这种方法不是最科学的,但比较简单实用,误差不会太大。测试结果是:11.7/(1714-1585)*100=9.07L/KM,本次道路测试的状况为:60%五环,40%市内。实际拥堵路况的话,会比这个油耗稍微高一点。
该收尾了,其实我不想写什么总结,要说的话都在文章里面了,我一直认为,每款车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你看重它优点的时候,能不能容忍它的一点瑕疵。我也无意去评论一款车究竟是好是坏,只要它能满足你的需求,价钱也能接受,那就是你的选择! |